目光

目光

陶勇 李润
《目光》是一本医生的沉思录,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启示录。书中包含了陶勇从医二十年来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死的看法,对人性善恶的思辨,对放弃与坚守、少数与多数的选择,对医患关系的审视……他的文字就像是他的手术刀,将人间种种悲欢都精准而细腻地在窄小的纸面上铺开、沉淀,他想治好每个人的病,也想医好每个人的心。虽然被伤事件迫使他的人生转变了方向,但是他一直坚持的以仁心做事的信仰,从未改变。他说:“初心放在最大的诱惑和最深的伤害里才能检验其珍贵——我不是神,但愿意继续发出我的微光。”他的目光依旧笃定,步履从容,心性坚韧,他相信希望的力量,相信爱可以治愈世间一切的苦难,相信每一双眼睛的背后,都是光明。本书在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年度优秀图书颁奖典礼”中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奖。
砍伤我的人,我相信法律会有公正的裁决,我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扭曲而扭曲自己,我选择客观面对;碰伤我的石头,我没有必要对它拳打脚踢,而是要搬开它,继续前行。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用其一生证明绝处再生的意义: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在外界事物与你的反应之间,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站在道德制高点,在衣食无忧、生活安定、有稳定生存保障的情况下,去评判他人是好是坏,我们以善恶武断定义他人;而事实上我也经常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也穷困潦倒到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时候,我会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吗?
我觉得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的接纳。
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自信是并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对自己真实的情况产生怀疑,也不会对他人的肯定或否定产生相应的认同或抵抗,这是一种自洽的高级境界。
对我来说,我希望自己经历过生活的曲折、荣辱,依然能热爱生活,坦然告别青春,迎接苍老。
这就是那1%的人生,这就是那1%的可能。 我永远愿为这1%的可能,付出100%的努力。
古罗马一位哲人说:“苦难是美德的机会。”
于我而言,童心大概就是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容易在一些小事上找到快乐,不会长时间陷入一种忧郁的情绪中。
每个人一辈子需要克服的太多,有时是外界,有时是自己。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很多人会以为庄子让人少学习、多养生,实则我的理解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学你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只为证明自己了不起就把时间浪费在不感兴趣的内容上,这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用有限的生命去面对无限的知识,我们不可能学到所有知识,只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地探索和深耕,从而充盈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回顾自己一生时,无愧无悔。
人生是需要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不应该是一个有限游戏,过程才是一个人幸福的综合体会,所以用积极的心态去拥抱不确定性,给自己一个强大的信念,才是通往幸福的必备条件。
这实则是利己和利他的平衡问题,一味地强调利己,势必会形成一个极度自私的社会环境;一味强调利他,也会成为一种道德绑架。
科学家发现,爱是需要面对面传递的,虚拟世界传递的更多是兴奋感,它不能真正构成爱的联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我以前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感受,现在我懂了。就像我的工作,真的单单是为了赚钱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份职业于我而言脱离了金钱的束缚。我越来越觉得穿名牌、吃大餐、开好车、住豪宅这种生活没什么意义,穿得得体舒服,有一个温暖的家,能吃到街边美食一样可以过得很开心,而工作带给我的价值感,却是这些物质的东西所无法取代的。
陶勇是一个气场特别强的人,虽然个性古怪脾气臭(对外人正好相反),但大家都很喜欢他,有时被他数落几句还挺受用。因为他太坚定了,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扎得极深,外界的风吹雨打根本动不了他分毫,和他在一起,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既然世界可以无纪律、无原则地用榴梿吻我,那我就只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它做成比萨了。
医患之间的信任,需要建立在更完善的法律法则、更发达的医疗技术、更有人文气息的医疗环境之上,现在互联网时代正处于变革期,这一切也在不断地摸索与改善中。信任的背后是什么?是真诚、善良和爱。
陶勇医生的故事,不该是一个人的战斗,我们该用抗疫的态度来面对暴力伤医。
著名哲学家詹姆斯·卡斯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说,世界上总共只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因物质而发起的游戏,比如经商、创业、成名、成家,甚至建设一个国家,都是有限游戏;另一种就是无限游戏,是因精神而发起的游戏,比如科学、艺术、宗教等,所有的人不是为了终结游戏,而是为了延续游戏。
有时心理作用的力量远大于药物,如果一个人心态积极,那么身体自身会产生很多有益的抵抗力去对抗疾病,相反,越是心中灰暗,疾病就越加张狂。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参禅的三重境界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好像家是我唯一可以撒谎的地方,在医院,我是一丝言语上的误差都不敢有的,因为对每个病人来说,医生的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让他产生无限猜想。
这是我有生之年都没有过的一段修心时光,我回忆起很多人、很多事,我越发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人性的多样化。
这些,是在我之前的二十年中太过熟悉的场景,而今天我才有机会特别认真地观察——白色的屋顶上有几个黑色的斑点;明黄的白炽灯照得整个房间通明空旷;输液管里的滴液,先是慢慢凝聚,然后形成一颗结实的水滴,挣脱管口的约束重重地滴下,悄无声息地流入我的身体。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马走坡,虽不加鞭策,而足亦不能制。
陈伟微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细微的伟大,她把她领到的六千块见义勇为奖金悉数捐给了盲童,这就是平凡人,我们都如此相同。
人如果能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爱好,并能独自享受,真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幸福。
既然决定活下去了,那就要迎接更激烈更残酷的战斗,这个准备我是有的。
有心说,这样的病完全没必要大费周章跑到这里来看,任何一个小门诊或者社区医院都可以诊治。但又一想,对于患者来说,他们也无法判定病情严重与否,往往会往最坏的方向去想,他们来了也是求个心安。
人的自我认同需要构建一套健康的自尊体系,其中有三项是我极为认同的:一是自爱,二是自信,三是自省。
迷迷糊糊中,我看到妻子来了,她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悲伤,就好像我们平时见面一样。她笑着对我说:“你知道吗,你都上微博热搜了。”这个傻姑娘,也真是符合她的性格,大大咧咧、简单直接。
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她又说,你知道吗,科比坠机去世了,还有他喜欢的女儿也在飞机上,一并走了。真是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谁也不知道。
人总是这样,在身体好的时候,我们会完全忽略这些肢体和器官的存在;当它出问题了,才一下子意识到身体的重要。
初心放在最大的诱惑和最深的伤害里才能检验其珍贵——我不是神,但愿意继续发出我的微光。
不把某种目标当作幸福的唯一砝码,而是用一种正念的心态去面对当下,用乐观的心态去构建未来,这种人往往无论取得什么结果,内心都是幸福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当一个人见识越多,眼界越宽广,心胸就越慈悲。
当人陷入一种痛苦中难以自拔时,要试试自我解离,把“我好痛苦”变成“我现在正在被一种痛苦捆绑着”,把自己从主人公视角变成旁观者视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现实或许总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但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低劣,现实就是现实。
有人时,形如少年;无人时,也能安然自处。不为功名所累,不受情绪所控,永葆初心,心中坚定,沉默亦如雷。
孤独是有价值的,它会让人有时间去倾听自己的内心,自己和自己对话,然后思考,去自我解救和提升。
母亲说,不要轻易拿好坏来定义别人,而要看他做的事是好是坏。
在我心中,我一直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因为这次事件引发了一些关注,用不了几天,热点一过,我还是我。
我觉得做到包容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是双方能平等地对话,不论是家长和孩子,还是上级和下级,若是一上来就形成了话语的主导权,这样就不是包容。其次是换位思考,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一切沟通问题的源头都是无法理解对方的感受,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处理何种事情,能换位思考的人往往更优秀。
我发现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来源于胜利的那一刻,而是源于那个不断提升和成长的过程。
现在我突然觉得,读到一本有趣的书,听到一句有启发性的话,甚至和一个能有思想碰撞的人聊天,都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事儿。简单的快乐源于精神,源于对这个世界更多元的理解。
父亲的力量,让他不断延长人的生命,母亲的力量,让人即使死亡也走得安详,如果只有任何一方,或者是肉体被治疗的同时,留下了一个暴戾的灵魂,或者是肉体不堪疾病的困扰,早早就被埋葬。
原来所有的理想与抱负在健康前面都是那么脆弱,我们大多数人都拥有着一笔可观的财富,那就是健康的身体。
所谓向死而生,也许就是这个道理。不惧怕死亡,反而能抓住一线生机。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
希望是唯一价廉而有效的可以对抗人间疾苦的方法,它是俘虏的自由,病人的健康,乞丐的财富,极寒中的暖阳。
我们只是希望她能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并能从中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即可。
其实人生本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整个生命旅程中,就算是父母、妻儿也不能完全陪伴在侧,很多问题也只有自己才能找到答案。所以孤独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不必过于夸大或逃避它的存在。
我想如果我没有出事,也许也正同他们一起奋战在前线,这大概是我们从医者心底的一种使命感,是医生的一种本能。
利己是人的第一层需求,利他是人的第二层需求,只有第一层得到满足,才会有可能实现第二层。利己是人的天性,利他是道德的影响,从有助于社会秩序来看,利己的优先序更高,价值也更高,而利他在其他渠道上可以得到完善与提升。
而在这短短的几十秒钟里,同在诊室的一位志愿者为了喝止行凶者,在我跑出去后,后脑被砍了两刀;而一位正坐在诊室门口候诊的病人家属的手背,也在为我阻挡行凶者的时候挨了一刀。
一个有真信仰、真爱、真事业的人,是世间任何力量都打不败的。
希望是唯一价廉而有效的可以对抗人间疾苦的方法,它是俘虏的自由,病人的健康,乞丐的财富,极寒中的暖阳。
我们这一代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信仰,只有信仰能让人活得更加有目标感和价值感,它是迷失时远方的灯塔,也是痛苦时的一种安慰。当一个人有了信仰,物质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有价值,而不只是唯一寻求的目标了。
论语讲,四十不惑,其实就是四十岁的时候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拥有什么、想要什么,而不应该被周遭的价值观所影响。社会的竞争激烈,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甘于平淡,但不能甘于平凡的溃败。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拥有一份坚定的信念和面对挫折的勇气的,才是真正的平凡英雄。
恐惧应该是活着的警示,而不是枷锁。
夫妻之间,患难与共才是最重要的,中年人随着家庭的成立,朋友会越来越少,只有伴侣才是身边最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人。爱情不仅仅是两性吸引,还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要求双方缩小自我感受,去照顾和关心对方。
梦想从来不会止步,人生也不会安定,我们都在不停地奔跑中寻找一种安全感,北京就是如此。
幸福是一个过程,从来不是终点。
他们的脆弱来自没人理解他们的脆弱,也来自社会不允许他们脆弱——中年人的绝望,往往是无声的。
坚强,不是经受一次打击后站起来,而是经受无数次打击后,还能站起来,仍然微笑着告诉生活,放马过来吧。
我觉得学习就是知识对人的输入和输出,学就是输入,习就是输出。
但科学家发现,爱是需要面对面传递的,虚拟世界传递的更多是兴奋感,它不能真正构成爱的联结。
医生的谎言只有医生听得懂
她告诫我说,如果你只是把医生当一个赚钱的职业,那你完全没必要干这行,它赚不到多少钱的;如果你把医生当成一个实现你人生价值的路径,那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它能给你的价值感远比你想象的更多。
正是因为见惯了生死,我们才更加看淡一些表象的东西,而生命才显得更加可贵。
我心下感叹真是不容易啊,便照例把他的挂号费退了。聊起来才知道,为了多赚一点春节期间的加班费,他今年不准备回家过年了,我于心不忍,便把上午患者送来的一袋小米转送给了他。但愿他在北京过的这个年,能顺遂温暖。
华罗庚先生曾说过,书开始是越读越厚,慢慢就会越读越薄。
人生在世,世事无常,谁也无法把握明天,只有怀揣一颗希望的火种才能照亮迷茫。
爱与被爱是不可分割的,越是有爱的人越能获得更多的爱。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果用一种爱的意念去对待他人、对待世界,这种磁场同样会吸引到爱,这也是禅修所说的正念修行。
有人说每个中年人的背后都是一座大山,能过好一份平凡的生活已经是拼尽了全力,这时我才慢慢理解了这句话。
所以,钱是什么?它只是一个工具,用来满足人的需求。如果这个工具能换来内心的满足,它就有它的意义。比如,我给患者捐钱,并不是我多伟大,而是我觉得捐了这笔钱,我的利他之心得到满足,这让我愉悦。
我爸只是给我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我爸童年时期生活非常艰辛,祖父撒手而去,留下他们孤儿寡母三个讨生活。他一个人上山砍柴,因为一次失误,镰刀在小腿上划下了一道十几厘米长、三厘米深的大口子,他硬是拿衣服捆住大腿根走了二十多里山路回到家。讲完,他便没有再说什么。父亲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他能和我讲这些,我完全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
“站到哲学的高度,你就会找到解读世界之符咒!”
心情好时我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心情不好时就看一些哲学的书,感觉读好书的过程像在与一个个大师沟通,眼界、心胸会开阔很多。
命运真是神奇,无论你怎么精心布局,事情的走向总会超出你的想象。
生活的意义本就不在于获取,而在于付出,将自我的小爱放大成大爱,用大爱去实现自己短暂人生的价值,便不枉此生。
我始终相信,只要你怀揣希望,死去的意志就会在心里复活。那些在人生路上遗失的去爱去感受的能力,可以用希望将它们再一个个捡回来。无论你眼前是多么黑暗,总要相信,明天一定会来,只是早一点或晚一点而已。
金钱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但它仅仅是个工具,不应是人生目标,更不应是心理枷锁,客观看待它,使用它,真正寻找自己内心的幸福吧。
医生自己对这份职业的尊重,会让自己的从医之路更加坚定;外界对医生的尊重,会让医者之路更加宽广。
谁愿意长大,只不过是生活所迫。
孤独的价值是不能忍受孤独的人难以体会的。
至少你还有呼吸,有心跳,有意识,你可以选择去爱这个世界,爱自己的身体,爱周边的人。
这些我并不拒绝,就算不是公众人物,我也希望自己形象好一些,毕竟一个人,你的外表是展现给别人的第一张名片,随着年龄增长,你的气质、思想、阅历都会在此有所体现。医生每天要接触处在病痛折磨下的人,一个精神的形象也会让患者感受到积极的力量,何况抛开这些,拥有一个好的形象对自己也是一种犒赏。
我走的路没有那么容易,我要打的仗不是一场攻坚战,而是面对内心那点点滴滴的退缩和怀疑。
因为爱,是可以治愈世间的一切苦难的。
也许是因为没有吃过大亏,所以我心里觉得坚持信任他人是我的生活态度,他人欺骗了我是他的品行出了问题,我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认为对的原则,否则损失岂不是更大。
信任就是在很多次被伤害后,潜移默化地在两颗心之间竖立起一道透明的墙。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在我心中,我一直认为医生和患者本身并不是对立的,相反,是共同面对病痛的战友。我们彼此协作,共同战胜这个敌人,为什么会自相残杀?
幸福的反义词是什么,是不幸吗?我觉得是麻木。
别人只是偶尔焦虑,而我们却一直烦恼,因为大家口中的美丽,我们永远无法知晓。
医患矛盾,不能简单地归结在医生和患者身上,还有社会法规、医疗体系、就医环境、服务配套等众多因素,而医生和患者只不过是露出水面的一部分冰山,要想改变,还需要从水面以下的部分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