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随笔集:何事不可爱
作者:李莎
出版社:布克文化
ISBN:9786267337257
发布时间:2023-9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生活处处可修行,身边人人可为师。」46则对人际、对阅读、对四季的生活体悟。成熟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拥有。【自序】生活处处可修行,身边人人可為师人生是连续的,回忆却是片段式的。从2020年初疫情全球大面积爆发开始,我尝试把自己的日常随感以公眾号文章的形式发布,一方面是希望敦促自己,及时反省自观,另一方面也期许以这样一种形式来记录人生一段奇特的经历,只是没想到,这一写就是整整三年。当全球都陷入疫情之中的痛苦迷茫与期望时,这份所思所感,能為关注我的朋友们提供一点点帮助,或许有一个被触动的瞬间,可以在生活中形成正向的回馈,那便是好事一件,幸运之甚了。于是我大约保持著每週一篇的频率,记录著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琐碎小事,有些事甚至平凡到当我自己回看文章时,都会為自己有这样的感触而...(展开全部)内容简介:「生活处处可修行,身边人人可为师。」46则对人际、对阅读、对四季的生活体悟。成熟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拥有。【自序】生活处处可修行,身边人人可為师人生是连续的,回忆却是片段式的。从2020年初疫情全球大面积爆发开始,我尝试把自己的日常随感以公眾号文章的形式发布,一方面是希望敦促自己,及时反省自观,另一方面也期许以这样一种形式来记录人生一段奇特的经历,只是没想到,这一写就是整整三年。当全球都陷入疫情之中的痛苦迷茫与期望时,这份所思所感,能為关注我的朋友们提供一点点帮助,或许有一个被触动的瞬间,可以在生活中形成正向的回馈,那便是好事一件,幸运之甚了。于是我大约保持著每週一篇的频率,记录著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琐碎小事,有些事甚至平凡到当我自己回看文章时,都会為自己有这样的感触而讶异。时光匆匆而过,被记录下来的时光,成了被鐫刻下的宝藏。写作的习惯,来自於少女时期母亲对我的鼓励和鞭策,那时我是一个偏科严重的女生,对於语文、歷史是无比的热爱,对於数学、英文则是完全无感。母亲总是鼓励我阅读,她说:「开卷有益,别整日看电视,文字是需要大脑的思维去呈现的,所以多读书的人思维开阔,想像力丰富。」于是,很多个假日我都在市新华书店中度过。每每写了文章,总是拿去让母亲审阅,期待获得隻字片语的认可,而母亲也总是仔细地读著,并且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监督著我一遍遍修改。到了初中,我便开始写小说了,只是那时的读者仅是班上的同学们,这样的爱好持续到高中,我依旧坚持写著自己天马行空的小故事。很多年后的某一日,回到故里,母亲打开柜子,如数家珍般地拿出我当初的「手稿」,那些见证著我少女时代的文稿,那些稚嫩的笔触和绚丽的想像,都在我不知道的时候,被母亲妥帖地收藏了起来。我的人生倘若有幸有一点成就,都要感恩那无条件提供爱意的母亲。这些年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母亲除了爱护我,也对我的孩子们倾注了无数心血。正是因為有了这样源源不断且炙热的爱,让我无论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想到母亲心中便是一股暖流。直到现在,和父母亲相见的週末时光,也总是让我倍感温馨,觉得自己似乎又变成了一个小女孩,可以向他们耍赖撒娇。父母的悉心照护,可以让人保有一份永不消逝的童真,这份真情让我在接近不惑之年,依然有著敏锐的觉察力和孩童般的好奇心,从而看到生活,尝试生活,体会生活。如果说这本散文集有什麼主题,那便是想传达一种「生活处处可修行,身边人人可為师」的态度,进而鼓励每一位朋友、每一位读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多沉浸、多投入,在具体中感受生命的喜悦与美好。许多人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单调、很平淡,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实则不然。以一个上班族為例,从早上出门开始,前往地铁站的路上,会看到刚出炉冒著热气的包子店、道路两旁刚被雨水冲刷过的四季青,还有步履匆匆、衣著各异的行人,和自己一同奔赴崭新的一天。这一切都是多麼细腻而又真切的生活啊!只是我们太习惯於它们的存在,把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当然。其实每一天都有截然不同的奇遇,所以书中有一篇名為「四季好时节」,就是因為每一天都有它的魅力与韵味,我们可以从季节更替的角度去感受它、享受它,甚至加入它。当然,体味生活还有许多不同的角度,生活不只一面,每个人都应当用心去发现这一点。看书、观影,都是很好的观察媒介。书籍与影视作品,将旁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凝结成寥寥数语,从而让我们在短短几天,就可以旁观完一场声势浩大的人生旅程。所以会有「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的说法,再次证明汲取旁人思想精华的必要性。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外出不便,几乎没有进行过深度的旅行,但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这样看似拘束的环境氛围下,看书和观影,便是极佳的放鬆方式。是读者,也是作者。在这些年写书的日子裡,我赋予了书中角色各式各样鲜活的性格与迥异的命运,这些极致的人生经歷,现实中的我们几乎无法拥有。我们生活在一种细碎的平淡中,偶尔有一些波澜壮阔的事件,衝撞著我们晃晃悠悠的小船,但平淡的生活也有平淡的乐趣与美妙,一种悠然的美。另一项观察生活的方法更加具有互动性,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那便是与人交流。这种交流的涵盖范围其实很广,既包含擦肩而过的匆匆一瞥,也包括促膝长谈的人生挚友。我们看旁人,旁人也在观看我们,这是人与人產生联繫的基础,就是一种生命自带的审视感,没什么不好,更多的是看此人的发心。发心是正,便是以人观己,不会过度去指摘他人的生活,而是透过他人的经歷,来拓展自己认知的边界。与他人互动得越多,我们便会越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活力与多彩,也爱这个世界的无奈与落寞,一体两面,是道法,亦是人生。我在书中谈及了不少与朋友相处的趣事,看起来火药味十足,但这份真实感也弥足珍贵,我真心感谢我的朋友们,他们是平静生活中的一簇烟火,瞬间点亮周遭的暗淡,让我看到从未发现的世界。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大隐隐於市的修行者,只要有一颗追求自我完善的心,生命的拼图就是无限的。灵魂的终点与生命实体不同,只要你永远处在路上,灵魂也永远处在动态充盈当中。所以请多关注一些身边的人和事吧,具体的人、事、物会带你走出虚无,走向尽头的大爱。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母亲,也献给我挚爱的所有家人与朋友们,以及同在红尘中修行的读者们,是因為你们的陪伴与支持,我才能拥有如此之多的幸福美好与多样化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