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死亡与时间
作者:[法] 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81124
发布时间:2025-9
内容简介
在西方哲学长期以来以“存在”为中心的传统中,列维纳斯是一位异常孤独却彻底的“异议者”。《上帝、死亡与时间》所收录的讲稿,是其后期思想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他如何通过“他者”“面容”“责任”三个关键概念,重新理解死亡、时间与上帝等古老而持续的问题。在这本比《总体与无限》《别于存在》更具口语性与思辨张力的文本中,读者可以清晰看到哲学如何从同一性的结构中断裂出来,转向对异质性的伦理响应。这种转向不是修辞策略,而是列维纳斯对整个形而上学史的根本挑战。他提出:真正的哲学不应从“我是谁”出发,而应从“我对谁负责”开始。在个体主义与结构冷漠并存的当下,他者伦理的哲学维度,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深刻问题。--《上帝、死亡与时间》辑录自列维纳斯1975—1976年在索邦大学讲授的两门课程,成书背景极具象征意义——在其出版《别于存在,或在本质之外》之后、正式从大...(展开全部)在西方哲学长期以来以“存在”为中心的传统中,列维纳斯是一位异常孤独却彻底的“异议者”。《上帝、死亡与时间》所收录的讲稿,是其后期思想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他如何通过“他者”“面容”“责任”三个关键概念,重新理解死亡、时间与上帝等古老而持续的问题。在这本比《总体与无限》《别于存在》更具口语性与思辨张力的文本中,读者可以清晰看到哲学如何从同一性的结构中断裂出来,转向对异质性的伦理响应。这种转向不是修辞策略,而是列维纳斯对整个形而上学史的根本挑战。他提出:真正的哲学不应从“我是谁”出发,而应从“我对谁负责”开始。在个体主义与结构冷漠并存的当下,他者伦理的哲学维度,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深刻问题。--《上帝、死亡与时间》辑录自列维纳斯1975—1976年在索邦大学讲授的两门课程,成书背景极具象征意义——在其出版《别于存在,或在本质之外》之后、正式从大学退休之前。虽然列维纳斯之后仍活跃于思想界近20年,但这部作品所处的关键时刻,仍不免使其带有某种“天鹅之歌”的绝唱色彩,可以说是列维纳斯后期哲学的“大综合”。此书在列维纳斯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它集中讨论了“上帝、死亡、时间”等后期核心主题,同时也延续了他人、主体、感性、无限等关键概念。更为难得的是,相比于他那些华丽但晦涩的著作,本书采用清晰的思想史风格,对笛卡尔、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展开细致分析,展示了列维纳斯与他们的深刻对话。就此而言,本书可以视为列维纳斯一生思想最好的入门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