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是幸存者
作者:[加] 丽贝卡·克利福德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89948
发布时间:2025-9
内容简介
战时幼小懵懂,并非一种“幸运”:而是漫长的劫后余波,和从开端就深嵌进人生的时代创伤。穿透忽视与沉默,为“蕞后的见证者”代言,用儿童成长的视角重看那段历史的残酷。◎作品看点/编辑推荐★史学与心理学结合,独特的群体精神史作者利用形式多样、跨越时空及国别的档案、采访记录,更亲自投身采访,追溯了百名幸存儿童七十年的人生经历,呈现了“最后见证者”的战后人生与心路,及其与众多民间、官方、个体、机构照护者、研究者互动的群像;从二战之前至今,儿童教育及心理学研究不断变迁,社会各方包括幸存儿童本人也在改变相关的认识和态度,进而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精神理论与史实中的人生交相呼应,在幸存儿童身上形成了双重展开。★揭示时代如何对人生施加复杂而绵长的影响心理学研究逐渐揭示出,时代对人早期经历的影响不会简单进入“婴儿期遗忘”;父母、机构等照护方及成长环境中的...(展开全部)战时幼小懵懂,并非一种“幸运”:而是漫长的劫后余波,和从开端就深嵌进人生的时代创伤。穿透忽视与沉默,为“蕞后的见证者”代言,用儿童成长的视角重看那段历史的残酷。◎作品看点/编辑推荐★史学与心理学结合,独特的群体精神史作者利用形式多样、跨越时空及国别的档案、采访记录,更亲自投身采访,追溯了百名幸存儿童七十年的人生经历,呈现了“最后见证者”的战后人生与心路,及其与众多民间、官方、个体、机构照护者、研究者互动的群像;从二战之前至今,儿童教育及心理学研究不断变迁,社会各方包括幸存儿童本人也在改变相关的认识和态度,进而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精神理论与史实中的人生交相呼应,在幸存儿童身上形成了双重展开。★揭示时代如何对人生施加复杂而绵长的影响心理学研究逐渐揭示出,时代对人早期经历的影响不会简单进入“婴儿期遗忘”;父母、机构等照护方及成长环境中的时代烙印亦会代际传承——哪怕是借由缺席与沉默;儿童幸存者也组建家庭,他们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伴侣和子女——不认清出身的时代,就无法驱散阴霾。★透过儿童成长看历史影响,弥补研究空白,荣登众多榜单本书背后的研究项目“幸存儿童及纳粹大屠杀记忆”是首个追踪1945年至今这批儿童战后生活的项目,动摇了“幼童没有记忆因而不受伤害”的固有印象,也通过儿童的视角和境遇重新审视纳粹大屠杀的伤害和影响,以及战后社会如何塑造对那段历史的记忆。2020《每日电讯报》历史类好书;2021沃尔夫森历史奖短名单,坎迪尔奖决选名单,英国及爱尔兰犹太研究图书奖荣誉提名,《环球邮报》百佳好书,加拿大犹太文献奖;2022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图书奖。★细腻、有温度的故事性叙述本书记录了一个个鲜活、具体的人物从幼年到迟暮的人生变故和思索,介绍众多援助、调查项目、社会活动及其背景,援引大量档案/采访原文,饱含细节和情感,增进读者的真切感受,让历史细腻、有温度。◎内容简介这是一部纳粹大屠杀幸存儿童的人生史、心灵史。他们生于1935—1944年,鲜少有战前乃至战时的记忆,以至于成年人起初都觉得他们是“幸运儿”。而别人的战后,才是他们的战争的开始:物质上的生存困境;被视为“受战争损害”、需要情绪和心理“修复”的对象;既可能被各方作为“资源”争抢,又可能因家人穷困或政策限制而被各方抛弃;家庭寄养、机构照护乃至教育研究,都是他们的双刃剑;他们小时候影影绰绰有很多充满创伤感的奇怪记忆闪回,越长大越发现自己不知父母到底是谁,或者“意外”发现自己是有过集中营经历的“外国”犹太人,犹如晴天霹雳;待到时代变化,公众开始真正关注大屠杀,这些长大的幸存儿童才渐渐有机会钻研自己的故事、获得群体身份、接受采访,但外界看重的往往又是他们的亲历者身份,而不太关心他们战后的人生……作者追踪了百名幸存犹太儿童从走出战争残垣直至耄耋之年的一生,借助大量采访和档案,细致勾勒了以上微妙、深切而又波折的历史段落和集体精神历程,提出了“若不知自己的来历,如何理解自己的人生”“在经历过饱含破碎和丧痛的童年之后还要带着这份童年生活,意味着什么”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媒体/名人推荐一部精彩的著作,其力量和智慧精妙地交织在一起,对我们理解创伤、记忆和身份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后果有真正的重要贡献。——菲利普·桑兹,《东西街》作者关于历史创伤及其对儿童的影响,本书变革了我们的理解。它写作优美、研究深入,冷静且深刻,为我们理解纳粹大屠杀及其对幸存者的无尽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迈克尔·伊格纳季耶夫,加拿大学者、政治家一份痛楚的历史……本书结合了对多年来幸存者证词的分析、接触过这些儿童的机构留下的档案以及作者自己收集的口述史资料,展示了这些幸存者,哪怕是没有亲见暴行、在战乱和迫害时期物质生活有保障的“幸运儿”,有多少在拼尽全力厘清自己人生的意义。——丽贝卡·阿尼恩,Slate因为本书,幸存儿童的历史不再氤氲朦胧。它呈现了每位幸存儿童的经历,为这些有着集体创伤的小受害者织就了一番叙事。作者用非常易读的文风,为一度险被遗忘的人发声。而在许多年长的幸存者相继离世的当下,我们必须格外警惕,确保过去的暴行不被遗忘。——乔纳森·法斯,犹太图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