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率的背后
作者:[美] 罗伯特·C.艾伦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80820
发布时间:2025-7
内容简介
牛津通识《全球经济史》作者代表作,《大分流》所在普林斯顿西方经济学丛书重磅作品,带领读者总览苏联各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其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多种应对措施、各种措施带来的后果等,具有国际影响力。揭示苏联计划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重建苏联经济增长的数量维度引入国际比较视角再看苏联经济建设得与失--有人说,苏联的共产主义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实验,也是其最大的经济败笔。通过重新计算国民消费并运用经济学、人口统计学及多种模型,作者得出了惊人的具有挑衅性的观点:苏联是20世纪最成功的发展中经济体。此外,作者将苏联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进行多维度的比较,为其评价提供了有意义的背景。作者认为,受益于小麦出口,俄国经济于19世纪开始发展,却始终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增长。1928年至1970年,“五年计划”的成功使苏联经济得以迅速成长。即使在斯大林主义时...(展开全部)牛津通识《全球经济史》作者代表作,《大分流》所在普林斯顿西方经济学丛书重磅作品,带领读者总览苏联各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其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多种应对措施、各种措施带来的后果等,具有国际影响力。揭示苏联计划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重建苏联经济增长的数量维度引入国际比较视角再看苏联经济建设得与失--有人说,苏联的共产主义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实验,也是其最大的经济败笔。通过重新计算国民消费并运用经济学、人口统计学及多种模型,作者得出了惊人的具有挑衅性的观点:苏联是20世纪最成功的发展中经济体。此外,作者将苏联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进行多维度的比较,为其评价提供了有意义的背景。作者认为,受益于小麦出口,俄国经济于19世纪开始发展,却始终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增长。1928年至1970年,“五年计划”的成功使苏联经济得以迅速成长。即使在斯大林主义时期,1930年代重工业的建立也使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那些移居城市的农民。由于重要资源都被转移至军方,或是苏维埃领导人的投资浪费,1970年代以后,苏联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作者对苏联衰落的解释与那些强调激励问题,以及管理者未能按照计划行事的分析正好相反:苏联衰落恰恰因为计划得到了执行,问题的实质在于计划不合理。苏联社会主义的优势在于,高层指令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重工业的扩张以及利用产出目标和软预算来指导企业的做法适合1930年代的情况,并被迅速采用,实现了投资和消费的快速增长。到1970年代,好决策与坏决策之间的比例在降低。戈尔巴乔夫总统与其他苏联领导人一样富有胆识和想象力,但他的经济改革方向并不正确。由于最高领导层的想象力出现问题,经济停止了增长。于是,苏联体制早期的优势变成了它的巨大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