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风景
作者:[德] 沃纳·赫尔佐格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45664
发布时间:2025-10
内容简介
🌋“我从不表现实际的风景,我展示给你看的,是心灵的风景,是灵魂的所在。”·🏆戛纳最佳导演×威尼斯终身成就奖得主沃纳·赫尔佐格唯一回忆录,中文版首度面世:是疯子,是流氓,是战士,更是永远造梦的冒险家他和文德斯、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并称“德国新电影四杰”,是这场反叛运动走得最远的一位。他没上过电影学院,二十六岁拍出第一部长片,便获得柏林银熊奖。他的创作生涯超越半世纪,执导七十多部影视作品,拍出影史留名的《陆上行舟》《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斩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大奖,并在刚结束的2025年威尼斯电影节中被授予终身成就金狮奖。有人说,赫尔佐格拍电影的过程,比他的电影更精彩——这位影史上最疯狂的导演,用摄影机单挑世界,火山、荒漠、雨林都是他的影棚,永不疲倦,永远造梦。现在,八十之际,他首度亲笔回顾自己史诗般的狂热一生:“我不是艺术家。我是个战士。”...(展开全部)🌋“我从不表现实际的风景,我展示给你看的,是心灵的风景,是灵魂的所在。”·🏆戛纳最佳导演×威尼斯终身成就奖得主沃纳·赫尔佐格唯一回忆录,中文版首度面世:是疯子,是流氓,是战士,更是永远造梦的冒险家他和文德斯、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并称“德国新电影四杰”,是这场反叛运动走得最远的一位。他没上过电影学院,二十六岁拍出第一部长片,便获得柏林银熊奖。他的创作生涯超越半世纪,执导七十多部影视作品,拍出影史留名的《陆上行舟》《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斩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大奖,并在刚结束的2025年威尼斯电影节中被授予终身成就金狮奖。有人说,赫尔佐格拍电影的过程,比他的电影更精彩——这位影史上最疯狂的导演,用摄影机单挑世界,火山、荒漠、雨林都是他的影棚,永不疲倦,永远造梦。现在,八十之际,他首度亲笔回顾自己史诗般的狂热一生:“我不是艺术家。我是个战士。”🌪毫无保留展现灵魂深处的风景:世界是个巨大的疯人院,你要比它更加疯狂!吃皮鞋、跳仙人掌丛、催眠演员,在冰雪中从慕尼黑徒步前往巴黎;曾在秘鲁险些被游击队斩首,在喀麦隆被关进监狱,在中非患上传染病。他人生的每一页都在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向我们展现自然的极境,也记录死亡的绝境。生于战后德国的废墟中,在“无父无政府”的乡村野蛮生长,十五岁决定当导演并终生不悔,在夜班焊工飞溅的金属火花中攒出电影梦。他也毫无保留地从童年讲起,剖析自己暴风雨般的灵魂,以最平静的语气讲出最疯狂的风景。“我并不是在寻找极端。我是在寻找我认为正常的东西。”☄全世界的疯子联合起来!“流氓电影学校”唯一行动手册,教你撬锁、伪造文件、扛起摄影机不要停,找到自己的声音他不爱分镜和棚拍,不受资本青睐,却有勇气在丛林造出一艘巨轮,完成影史上最伟大的奇观;他偏爱怪人,着迷无用,总站在异端一边,只为堂吉诃德们立传,以“狂喜的真实”重新发明了纪录片;他创办“流氓电影学校”,鼓励新生代导演不顾一切地创作,甚至为后辈而吃下一只皮鞋。这本书是一位传奇电影人的创作高光集锦——用偷来的摄像机拍出第一部作品,扛着机器闯入NASA基地、即将爆发的火山、史前洞穴等禁区,在朝鲜士兵手下保住胶片;更是一本写给所有年轻人的行动手册——教你如何把摄影机当成武器,反对教科书的规范路线,伪造证件和撬安全锁,破坏现有体制,找到自己的声音。“如果明天一颗陨石会摧毁我们的星球,我今天就会开始拍摄一部新的电影。”🔥一本颅内高烧的世纪回忆录!兼具奇幻童话和冒险小说特质,将以梦的力量击中你和“魔鬼”金斯基的相爱相杀,与旅行作家查特文同行到生命尽头的友谊,为祈求恩师康复而从慕尼黑走到巴黎的冰雪之旅——在电影之外,一位独行客罕见流露的温柔片刻。走钢索般经过两侧都是深渊的二十世纪:赫尔佐格从战后德国的瓦砾和废墟、无水无电的原始乡村走来,抵达消费主义蔓延,精神分析流行,算法、监控、人工智能当道的网络世界;他行走于时空的边界,捕捉撒哈拉深处的蜃景,探入封存三万年的肖维岩洞,追寻从未被凝视的影像。最会讲述奇异故事的导演,以发烧式的意识流叙事,火山喷发般的炽烈感情,展现其内心和世界之间最奇异的纠缠、搏斗、和解。正如麦克唐纳所言“将以梦的力量击中你”。“电影是我的旅程,而写作是我的家。我的写作肯定会比我的电影,我所有的电影都更长寿。”🎥杨德昌、特吕弗、大卫·林奇、科波拉推崇的电影大师,合上书已是另一个我特吕弗心中“当世最重要的导演”,大卫·林奇称“不到两秒,就被完全俘获”。赫尔佐格亲定中文书名,其学生沈巍自德语直译,知名设计师邵年担纲设计,还原赫尔佐格疯狂、反叛而生猛的战士气质。“有一天,我路过一家电影院在放赫尔佐格的电影。从电影院出来之后的我,已经是另一个我。”——杨德昌·◎内容简介本书是德国传奇导演沃纳·赫尔佐格于八十之际亲笔撰写的首部、唯一回忆录。赫尔佐格是无可争议的极限电影大师,一生充满壮丽与险峻的冒险,他横跨七大洲,拍摄了七十余部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将自身彻底投入,也曾无数次身临险境。赫尔佐格1942年生于慕尼黑,他从自己在战后废墟中度过的贫穷、饥饿的童年讲起,从巴伐利亚乡间充满幻想、无拘无束的少年时代,到做钢铁厂夜班焊工、牛仔小丑、奶牛看守攒钱拍电影的青年时代,再到用偷来的摄像机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在六十余年的电影生涯中,他用信念和激情翻山越岭,创作出一部部疯狂而伟大的作品。他在创作中不断探索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也记录下战后“昨日的世界”至今日渐疯狂的世纪变迁。赫尔佐格用独一无二的声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亲自讲述自己史诗般的创作生涯,梳理并再现他最重要的经历和灵感。他叙述奇异故事的天赋,从电影延伸到写作,将以梦的力量击中读者。·作为一位身体力行的导演、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赫尔佐格孜孜不倦地踏遍地球的每一寸土地,只为追寻那些从未被凝视的影像。他的创作生涯令人着迷,亦充满险峻——那是一种将自身彻底投入、甘愿身临险境的创作方式,在灾难潜伏之处铤而走险。他是一位擅长讲述奇异故事的天才叙述者,是德国浪漫主义伟大传统最后的继承者,一位具备先知视野的人文主义者,一位永不止步的游牧探路人,他孜孜以求的,是为人类找到“一个体面而适宜的栖居之所”,一个有时被他称为“灵魂的风景”的所在。——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阿尔贝托·巴贝拉赞美沃纳·赫尔佐格还远远不够,更该庆祝的是,世上竟真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不仅能填满百科全书,他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如果赫尔佐格真有界限,我至今未曾见过。——《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沃纳·赫尔佐格对我启发最多。我原已放弃了做一个电影创作者的愿望,却又被重新鼓舞起来。他影像的力量简单而直接地触及心底深处,使我的呼吸和心跳重新复活。尤其是他的独立、坚忍,使我深信电影可以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这信念至今不移。——著名导演,杨德昌赫尔佐格在创造一个狂野而陌生的新世界的过程中,揭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相。贯穿这本令人震撼的回忆录始终的是一种超越常规人类身份的激情,旨在实现一种狂喜般的视野。这本回忆录应当被视作一部充满远见的杰作,讲述的不仅是凡人的世界,更是那些仿佛超越尘世的领域,指引我们进入一种超越凡俗的视野。——《新政治家》这本书打破线性叙事,恣意驰骋于自由联想之中,它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回忆录,而是一场感知力的极致展演。赫尔佐格忧郁、冥想般的沉思,以及戏剧化的怀旧气质,在他的文字中如同在他的电影里一样不可抑制地流淌。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几乎每一页,他都在丛林中披荆斩棘、攀登高山,或在战火纷飞的国度中躲避逮捕——只为捕捉那一帧完美镜头。他对一连串几近丧命的冒险轻描淡写,仿佛追逐不可能,直至死亡边缘,本就是理所当然。——《华盛顿邮报》阅读赫尔佐格的文字,被一段段令人咋舌的奇遇击打得头晕目眩,我愈发坚定地意识到,和他相比,我的人生几乎可以说根本算不上“活过”。他的人生太过密不透风地壮阔,叙述又如此炽烈而磁性,仿佛阅读一份关于“艺术家如何在世界中行走”的宣言。一路的风霜和烈火,炼出他庞杂而令人惊异的作品体系。他必须这样生活,才能成为拍出这些电影的人。——《纽约书评》赫尔佐格依然是一股令人敬畏、奇异而强大的力量。他让我们看到他如何创造这个世界。他的写作中展现出对周围世界令人羡慕的关注力。这本书真正的核心,是那个有些愠怒的小男孩,饥肠辘辘,带着与众不同的强烈意识,紧紧攀附在一座充满神明与恶魔的山坡上。——《卫报》一个总是饥肠辘辘的男孩,和母亲一起逃离被轰炸的慕尼黑,来到阿尔卑斯山脉一个贫困的巢穴。一个青少年,独自一人搭乘马车出发,不久后在埃及最偏远的地方,在高烧的谵妄中等待死亡。一个恋人、一个热情的人、一个被驱使的人、一个在丛林中轻声安慰暴怒的克劳斯·金斯基的人,一个在朋友布鲁斯·查特文临终床边为他哭泣的人。这本书既狂野又温柔,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惊叹,是一个文学事件。——法兰克福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