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游戏
作者:吴桐雨
出版社:光启书局
ISBN:9787545220476
发布时间:2025-8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是什么让人用爱发电?为什么工作和生活边界模糊在当代如此普遍?当爱好变成工作、公司像游乐场,你以为在“玩”,其实早已“被玩”。揭秘信息时代下更隐形、更精巧的劳动控制术。科技资本是如何让工程师这一具有高议价能力和生产自主性的劳动群体,自愿投入高强度的生产模式,同时又能保持高水平的创造力的?本书通过深入硅谷科技巨头的“游戏宇宙”,展示了这些公司如何通过设计几十种游戏来调动程序员的积极性,询唤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培养起来的“游戏玩家主体性”。这些工程师们通宵“开黑”修复漏洞,沉迷开发竞争,抛弃工作与生活平衡,最终陷入高度内卷并岌岌可危的身心状况。游戏化的设计巧妙地遮掩了大厂控制劳动者并榨取超额劳动力的意图,而在资本对技术与创造力需求激增的当下,这种新的劳动治理模式可能成为我们未来工作常态。【媒体评论】在《牛马游戏》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展开全部)【内容简介】是什么让人用爱发电?为什么工作和生活边界模糊在当代如此普遍?当爱好变成工作、公司像游乐场,你以为在“玩”,其实早已“被玩”。揭秘信息时代下更隐形、更精巧的劳动控制术。科技资本是如何让工程师这一具有高议价能力和生产自主性的劳动群体,自愿投入高强度的生产模式,同时又能保持高水平的创造力的?本书通过深入硅谷科技巨头的“游戏宇宙”,展示了这些公司如何通过设计几十种游戏来调动程序员的积极性,询唤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培养起来的“游戏玩家主体性”。这些工程师们通宵“开黑”修复漏洞,沉迷开发竞争,抛弃工作与生活平衡,最终陷入高度内卷并岌岌可危的身心状况。游戏化的设计巧妙地遮掩了大厂控制劳动者并榨取超额劳动力的意图,而在资本对技术与创造力需求激增的当下,这种新的劳动治理模式可能成为我们未来工作常态。【媒体评论】在《牛马游戏》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中,吴桐雨将创意工作场所的游戏组织理论与实践推向了全新高度。她揭示了“游戏化”如何对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关系、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者的付出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对关注劳动未来的人来说,此书不可不读。——麦克·布洛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教授在当下这个AI模型迅速成长并导引整个科技界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继承劳工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劳动的新形态、新主体和新治理模式,无疑是当代劳工社会学者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在这些方面,吴桐雨的著作无疑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游戏”是玩耍,也是博弈。玩耍是劳作的反面,而博弈则把劳作的理性计算推向极端。工作的游戏化,把计算博弈以玩耍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玩耍中的爆发性叛逆和博弈中的系统性斗争又相互消解。游戏因此塑造牛马。本书通过深入调查、精细分析和生动的表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游戏工作和游戏人生中,我们需要多一点玩耍,还是多一点博弈?——项飙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基于扎实的民族志研究,《牛马游戏》对数字资本主义核心企业的软件工程师的劳动过程游戏化进行了深刻批判。吴桐雨不仅剖析了科技行业如何通过全面游戏化动员工程师的投入、协作与竞争,更揭示了消费领域培养的游戏能力如何被转化为生产中的劳动控制策略。——格雷格·德·皮特(GreigdePeuter),《游戏帝国》作者之一通过生动的叙事与理论介入,吴桐雨探讨了电竞文化(尤其是在线竞技游戏的社交性)如何塑造劳动者互动,并通过“工作游戏”间接影响劳动控制与劳动力榨取……作为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可读性的民族志,《牛马游戏》以历史视角揭示了信息资本主义的积累与迭代逻辑。——《社会力量》(SocialForces)对于希望深入了解科技巨头核心运作机制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卓越之作。它不仅吸引劳动研究学者,更让所有关注当代社会高价值产品生产内幕的人受益。《牛马游戏》以扎实的田野调查、引人入胜的叙事和精妙的理论分析,展现了其研究的独特价值。——《工业关系评论》(ILRReview)《牛马游戏》通过“游戏场域”概念将传统劳工游戏研究拓展至新语境,为创意产业与非物质劳动中的劳动控制研究提供了重要视角……书中对劳动者抵抗形式的敏锐观察,使其成为游戏生产研究及更广泛的创意劳动研究领域的必读之作。”——《工作与职业》(WorkandOccupations)【编辑推荐】*揭示了信息资本主义下劳动控制机制的转型:游戏化治理术成为新型剥削工具。*继布洛维之后,更新了劳动游戏理论,关注劳动者的主体性与更复杂的游戏场域。*亚洲学者视角看北美:关注工程师群体本身的多样性,特别是女性、少数族裔(特别是亚裔)的处境,凸显劳动控制中的结构性不平等。*打破“创新”“自由”等科技公司神话,暴露游戏化工作环境的剥削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