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
作者:[美] 巫鸿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90036
发布时间:2025-10
内容简介
🟣“越美好的艺术品越具有内在的生命”🟣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跨时空艺术漫游”系列新作🟣从飞扬的飘带到微妙的表情,超越物质的表象,捕捉内在的气韵🟣前作《偶遇》荣获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编辑推荐】1.继《偶遇》之后,巫鸿再度开启“跨时空艺术漫游”“跨时空艺术漫游”是巫鸿先生在北京大学做的系列讲座主题,也是他突破传统研究模式的写作实验,旨在打破艺术史的种种边界,跨越古与今、东与西、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的“隔阂”,带领大家以更包容的心态、更开放的视野,去欣赏和理解艺术。《生动》即脱胎于2024年北京大学的同名讲座,并在讲稿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修订、扩充。延续《偶遇》的基调,它依然是一本关于图像、充满图像的书,以400多页的体量展现500余幅精彩艺术图像,跨越古...(展开全部)🟣“越美好的艺术品越具有内在的生命”🟣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跨时空艺术漫游”系列新作🟣从飞扬的飘带到微妙的表情,超越物质的表象,捕捉内在的气韵🟣前作《偶遇》荣获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编辑推荐】1.继《偶遇》之后,巫鸿再度开启“跨时空艺术漫游”“跨时空艺术漫游”是巫鸿先生在北京大学做的系列讲座主题,也是他突破传统研究模式的写作实验,旨在打破艺术史的种种边界,跨越古与今、东与西、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的“隔阂”,带领大家以更包容的心态、更开放的视野,去欣赏和理解艺术。《生动》即脱胎于2024年北京大学的同名讲座,并在讲稿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修订、扩充。延续《偶遇》的基调,它依然是一本关于图像、充满图像的书,以400多页的体量展现500余幅精彩艺术图像,跨越古今中外,足以更新你对艺术的感知。2.以“生动”为入口,踏进更广阔的艺术领域“生”指生命,“动”指运动,“生动”意味着作品富有动感和生命力。这一抽象的概念并不是艺术史中的宏大命题,却是古今中外衡量艺术的重要标准、各界艺术家不懈追求的目标,更是理解视觉艺术的重要线索。在本书中,巫鸿教授整合几百件绘画、雕塑、装置、行为艺术等视觉材料,展开了对“生动”的多重追问,从具象的“动感”到无形的“风气”,再到抽象的“情动”,引导我们的眼睛在不同的时空穿梭,在漫游中进入更广阔的艺术领域。3.超越表层的观看,捕捉无形的细节。过往的艺术史研究往往聚焦“可见”的图像,而忽略“不可见”的元素,比如对“风”的表现。跟随巫鸿的指引,我们不仅能在飘动的衣裙、摇摆的枯树、侧耳倾听的人物等细节中发现风的踪迹,也能在意大利壁画和中国汉代画像石、墓室壁画、马王堆漆棺等古老图像中发现风神的“肖像”,感受到艺术家无边的想象力。4.封面设计取材敦煌壁画,布面精装,艺术纸全彩印刷《生动》封面核心图案,提炼自敦煌壁画中飞天身上的飘带。封面采用专业的艺术装帧布料,结合烫压金色、黑色漆片工艺,每一个环节均有手工参与。正文采用自然色泽的艺术纸印刷,高质量还原色彩,沉浸式阅读不疲劳。-------------------------------【内容简介】“生动”是东西方艺术评论中都会用的词,中国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八法”之首,这一标准也成为后世衡量艺术的至高标准。艺术品如何才算“生动”?艺术家为了“生动”做了哪些努力?在《生动》这本书中,巫鸿先生分别从“动感”、“风气”、“情动”三个层面进行解读。第一部分“动感”,讲述古今中外艺术中对“动”的表现。跟随巫鸿先生的眼睛,我们将学会用“运动”的视角阅读经典作品,注意到《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中优美的飘带,重新审视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壁画中的飞天艺术。第二部分“风气”,聚焦常被图像学研究忽略的主题——风,讨论的范围从古希腊的风神浮雕到汉代画像石中的“风伯”,又到西方艺术名作《维纳斯的诞生》中横贯画面的风气,还有无形的“阴风”“鬼气”。第三部分“情动”,透过身体的动态语言,解读内在的微妙情动。情绪构成艺术作品的心理深度,而对死亡的哀痛无疑是至为激烈的一种。巫鸿先生结合古埃及、希腊、罗马艺术中的葬礼图像,以及佛教的涅槃图像、中国墓葬壁画等,追索出一条“情动”的演变轨迹。跟随巫鸿先生的眼光,我们将从一种艺术形式游移到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层面跨越到另一个层面,发现艺术作品之间超文化和超历史的无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