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错
作者:马慧元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92601
发布时间:2025-3
《音乐之错》是软件开发从业者、管风琴演奏者马慧元对音乐本质的一次打破边界的探究。音乐的感性——“每个人都首先从毁灭人心的慢练开始,经历了把人烦到死的重复,把那个渺小然而顽强的自我摧残无数次,也重塑无数次,这才让它暂时,在几分钟之内,假装巴赫到有了几分相像的程度,并且,能在任何需要的场合,把自己调动得,能复制出那个人生命之中的一个瞬间。”音乐的科学——是什么生理构造让音乐跨越国界?演奏或倾听,是哪个脑区在发挥作用,什么通路被激活?“只要有人脑的存在,时光就会被塑造,人人有自己微妙的生命轨迹和时间刻度,所以演奏者跟前人永远对不上;对不上但在逼近,一次一次,我们在音乐写下的虚拟时光中挣扎,明知记忆是模糊的,我们仍然不断地跟前人对表。”音乐的历史——管风琴是如何成为教堂代表乐器的?音叉的诞生与发展,标准音高的提出与争议。“即便作为一个独奏者,...(展开全部)《音乐之错》是软件开发从业者、管风琴演奏者马慧元对音乐本质的一次打破边界的探究。音乐的感性——“每个人都首先从毁灭人心的慢练开始,经历了把人烦到死的重复,把那个渺小然而顽强的自我摧残无数次,也重塑无数次,这才让它暂时,在几分钟之内,假装巴赫到有了几分相像的程度,并且,能在任何需要的场合,把自己调动得,能复制出那个人生命之中的一个瞬间。”音乐的科学——是什么生理构造让音乐跨越国界?演奏或倾听,是哪个脑区在发挥作用,什么通路被激活?“只要有人脑的存在,时光就会被塑造,人人有自己微妙的生命轨迹和时间刻度,所以演奏者跟前人永远对不上;对不上但在逼近,一次一次,我们在音乐写下的虚拟时光中挣扎,明知记忆是模糊的,我们仍然不断地跟前人对表。”音乐的历史——管风琴是如何成为教堂代表乐器的?音叉的诞生与发展,标准音高的提出与争议。“即便作为一个独奏者,弹到一些复杂微妙的节奏我都会想,当我弹得妥帖的时候,我也许就跟作曲家真正地共振了。“一起”是个神奇的词,背后充满美妙的人类故事,足够写出最好听的诗歌。而人和人能在如此复杂的迷雾里“一起”,多个个体能捕捉到类似的东西,更加不可思议。”从感动出发,马慧元开始思考音乐的本质是什么。她在科学和历史中找到了一些可能的答案,思考并写下了这部《音乐之错》。“我想要观察音乐的原理,看看它跟数学、物理有多少传说中的联系。从音乐中独特的‘重复’手段到漫长的节拍器传统,从曲式结构到旋律的时长……许许多多重要的关联,我才刚开始知晓。”“现在,我发现自己谈论音乐已经离不开科学和历史的语境,因为我相信它的重要,相信物质事关音乐本质。”